概述
公孙穴位于脚部,跖区,第一跖骨基底下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,属足太阴脾经。
公孙穴具有健脾胃、调冲任的功效及作用,常用来治疗脾胃病症。
位置
公孙穴位于跖区,第一跖骨基底下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。其解剖穴位置为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展肌→短屈肌→长屈肌腱。浅层布有隐神经的足内缘支,足背静脉弓的属支。深层有足底内侧动、静脉的分支或属支,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。
公孙穴位置图
功效
公孙穴具有健脾和胃、理气化湿、调和冲脉的作用及功效,为脾胃、胸膈、腹部疾病常用穴。临床上主治胃痛,腹痛,腹胀,腹水,呕吐,饮食不下,肠鸣,呃逆,痢疾,腹泻等脾胃病及心烦,胸闷,胸痛,奔豚气等心胸病。此外公孙穴还可治疗失眠,嗜卧,发狂妄言,水肿,月经不调,崩漏带下,肠风下血,足跗肿痛,足趾麻木等病症。
操作
临床上,可由专业人士对此穴位进行艾灸以及按摩:
艾灸
临床上艾灸公孙穴时可采用隔姜灸的方法。取3分厚鲜姜片,用针灸针密刺小孔置于公孙穴上,灸7壮后更换姜片,连续灸14壮。每日1次,10次为1个疗程。
公孙穴艾灸操作图
按摩
用拇指指尖用力掐揉公孙穴100~200次,每天坚持,可改善腹痛。
公孙穴按摩操作图
参考文献
[1]杨朝义主编.70个常用重要穴位临证精解[M]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7.01:67-68
[2]董宝强,马鑫主编.艾灸穴位新解[M].沈阳: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5.09:72-73
[3]李志刚主编.会说话的特效穴位标准图典[M].重庆:重庆出版社,2015.02:174
版权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邮箱1037642927@qq.com1.本页面内容及图片,仅代表发表作者立场,与本网站无关;2.本页面内所展示图片,版权归属原始作者,因此带来的法律责任由原始作者承担;3.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,本网站依法保留追究权等;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news.nongshewang.cn/minsheng/2750.html